寒冬時節,走進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一排排別具特色的農家院錯落有致,整個小村顯得靜謐而安詳。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户12637户、31820人,貧困村56個,綜合貧困發生率13%。2019年底,莫旗通過脱貧摘帽自治區第三方評估驗收,5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9%,包括鞠幫軍在內的貧困户全部脱貧。
種下一棵樹,尋找一抹綠。30塊錢,可以買一杯奶茶;30塊錢,可以買一棵果樹苗,北京市青年志願者們選擇了後者。
在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查汗敖包嘎查,愛讀寫、愛朗誦的斯慶高小有名氣。
達拉特旗是典型的農業大旗,是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又恰逢鄉村振興號角全面吹響,樹林召鎮乘勢而上。
冬至剛過,陣陣冷風裹挾着寒氣迎面吹來。走在去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供濟堂鎮廠漢此老村的村道上,只見到處都是被平整過的土地。
室外寒風瑟瑟,赤峯市林西縣大營子鄉圓夢新村的設施農業暖棚裏卻暖意融融。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分揀、搬運、裝車……一箱箱硬果番茄、豆角、辣椒等特色蔬菜產銷兩旺,種植户增產又增收。
在脱貧攻堅戰的第一線,扶貧女幹部們撐起戰場上攻城拔寨的“半邊天”。她們當中的一員叫烏雲其其格,是錫林郭勒盟婦聯的一名幹部。
放眼如今的北疆大地,脱貧攻堅實施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上下同欲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工作機制,凝聚脱貧合力,跑出攻堅“加速度”,讓扶貧工作有了爬坡過坎的源源動力。
吳軍是赤峯市巴林左旗林東鎮井子溝村五組的村民,2016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户。幾年來,在產業扶貧、社會保障、健康扶貧等多項政策的幫扶下,走上脱貧致富的道路。2018年,吳軍順利摘掉了貧困户的帽子。
為確保貧困人口看得起病,鄂倫春自治旗出台了一系列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降低住院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多方面予以保障,楊希貴就是受益者之一。
在吉日嘎岱嘎查,像李治國這樣依靠庭院經濟有了穩步收入的農户還有40多户,念起這本致富經,離不開他們的“老王大哥”。2006年,當自治區廳局定點幫扶興安盟的集結號吹響後,中行內蒙古分行的王漢文就踏上了定點幫扶扎賚特旗巴彥烏蘭蘇木的征程,一干就是15年。
為更好地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脱貧攻堅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展現貧困地區發生的喜人變化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實幹精神,《內蒙古日報》今日起推出脱貧攻堅系列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反映8年來我區在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