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恩格日烏蘇嘎查一名牧民。守邊半個世紀,她被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為永不移動的“活界碑”。12月18日,我們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從首府呼和浩特驅車兩天找到了尼瑪老人,蹲點跟蹤報道,開始講述老人的守邊故事。
尼瑪老人。
方圓80公里只有尼瑪老人一家。
屹立在中蒙邊境線上的一面國旗。
1971年,尼瑪做出影響她一生的選擇,到恩格日烏蘇嘎查當民兵,擔任中蒙邊境線護邊員。當年,25歲的尼瑪戴着紅花、背起3歲的兒子哈達布和,毅然決然前往距離邊境線只有11公里的戈壁深處駐邊守防。這一去,就是半個世紀。
手機查看當天巡邏路線。
黨徽始終在胸前。
學習中的尼瑪老人。
尼瑪老人在“北疆楷模”先進事蹟發佈會現場。
50年來,放牧守邊成為老人雷打不動的事兒,她被當地農牧民讚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在老人看來,只要有國旗飄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國,就是自己的家。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金泉 懷特烏勒斯}